“妈妈,我和奶奶做完“核酸”了,你什么时候能回来陪我一起做“核酸”啊,我多想你啊,妈妈……”。当听到四岁的女儿,在家做完第三次核酸检测后,在视频电话里期待而又委屈的哭声,作为孩子的妈妈,也忍不住掉下愧疚的泪珠。因为她答应孩子,下一次一定陪她一起做“核酸”。眼噙泪水的她半天说不出一句话,只能强忍着微笑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…… 她就是建筑工程系2021级专职辅导员陆丽芳老师,一名普通的80后党员教师。
自10月18日甘肃省本轮疫情出现第1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以来,随后的几天兰州市又陆续检测出阳性病例。宁静的生活突然间被打破,整个城市快速的按下了暂停键。因丈夫常年出差外地无法返兰,身处兰州的女儿只能交由家里唯一的老人奶奶照顾。系领导考虑到她作为女同志及家里的特殊情况,特意通知她可以调换至兰州暂时线上办公。此刻的她却内心纠结,不知所措,因为她隐约的意识到,这一次回兰则意味着将与康乐校区这些“孩子们”一段时间的分离。她既是一个年轻妈妈,家中有年幼的女儿和年迈的婆婆,她多么想陪伴在孩子身边;同时,她又是一名教师、一名党员,使命如磐。尤其在疫情防控最需要的时候,她丢不下这群孩子,丢不下这222名新入校的学生,他们同样需要照看,同样需要陪伴。经过短暂的考虑,她毅然选择了坚守在抗疫一线,守护在她的200多个“大孩子”身边,与他们同吃同住,驻守在康乐校区。
白雪皑皑,冬意渐浓,跟她一样,从疫情爆发开始那天起,坚守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老师们已经投身疫情防控工作近一个月了。20多天的日日夜夜,她们在学院的整体安排部署下,一台电脑,一部电话,7天全班,24小时电话开机,开启了非常时期的办公状态。分秒必争落实上级要求,全心全意守护陪伴,用无私大爱构筑起学生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,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辅导员的使命担当。做到不遗漏一个学生,不错过一条任务安排,做好本职工作。从疫情通报宣传到防护引导;从信息摸排统计到重点上报危机处理;从特殊时期的班级管理到组织学生一轮一轮核酸检测;从线上课堂的检查督促到宿舍走访的个人谈心,她都未曾缺席。“盯、关、跟”各种工作群和学生班级群,及时推送各种准确信息,帮助学生消除恐慌与焦虑,安排好学生干部配合做好各类监控和排查工作,每天坚持零报告、日报告制度,及时上报各种疫情防控的信息和数据统计。将从重点排查的学生单独建立了联络群,将学生情况都掌握在手。每天群里询问每个人的健康情况,并叮嘱相关防疫工作。她和其他同事们一样,坚守岗位,奋战在学生工作一线,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自己的学生。
她深知,特殊时刻不能忘记教师的初心和使命,不能忘记辅导员的责任和担当。她常说:学生健康安全,是她的最大心愿。让学生感受到温暖,让家长感受到放心,让同学们感受学校这个“家”的温暖与力量,这场疫战就不再可怕!她始终将学生安危放在第一位,通过与班委们沟通,课余与同学谈心,与每位同学互动,保持联系,了解他们目前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况。学生们经常亲切的叫她“陆姐”。学生们有了困难,第一时间要找“陆姐”,因为在学生心目中,这位“陆姐”有情义,对工作特负责,对学生的事特上心。对有感冒、发烧、咳嗽的同学每天都要单独沟通,直到学生痊愈。对在兰州等重点防控疫区停留过的学生,每一个都单独沟通,询问他们的健康状态。一天又一天的重复工作,不等她主动询问,这些同学也都能主动上报自己当天的情况,并道一声“老师您辛苦了”,她觉得一天的忙碌很值得。晚上稍微空闲下来,与学生网络聊天交流,通过自己所学心理防护知识来引导学生,答疑解惑,消除他们在封校管控期间的焦虑和困惑,尽自己所能,给予他们必要的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。给学生暖心助力,加油鼓劲!其中一位因心理问题经常焦虑的学生,也在这时找到了“陆姐”。这位学生说自己防护做的很好,但是看到了一些不好的消息,情绪有些低落。“陆姐”每天在微信上跟他聊天开导他,经常给他讲抗“疫”故事,向他传递正能量,扫除了他的心理阴霾。
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帮助,学生们的体谅和理解,她很欣慰,充满成就感。没有华丽的语言,没有宏大的行动,但用力所能及的行动倾入对祖国、学生、学校的爱!勇担责任、不负使命,超越“小家”、成就“大家”,保证学生健康安全,是我们的最大心愿!
没有冬天不可逾越,没有春天不会来临。心与心的牵挂,情与情的交流,是所有辅导员用实际行动为学生们上的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!她坚信,此行有你我,就有赢得任何战役的底气和力量!加油!




